|
公司基本資料信息
|
花鍵軸感應淬火的研究
目前,花鍵軸中頻感應淬火工藝已逐步代替原滲氮工藝。
(1)淬火感應器與花鍵軸鍵槽同一截面各部位不等間距齒頂部位加熱速度快,增大間距,減弱磁感應強度;齒面部位加熱速度較快,增大間距,適當減弱磁感應強度;齒根部位加熱速度慢,增大間距,增強磁感應強度。
(2)加裝導磁體減少感應器鼻部寬度,利用鑲裝磁阻小的導磁體材料(硅鋼片)。淬火加熱及冷卻系統在完成一個工作程序后,回到起始工作位置時,其重復定位精度誤差不能超過0。感應加熱磁場鄰近效應及導磁體的驅流效應,使感應磁場進一步被擠向感應器鼻部邊緣,相當于再縮小感應器與齒根間距,提高齒根加熱速度,達到接近齒面加熱速度,這樣達到減少花鍵軸同一橫截面淬火加熱溫度不均勻性的目的。
鋼齒圈的感應淬火
鋼齒圈的表面感應淬火后技術要求為:表面硬度55HRC~60HRC,淬硬層深為1.1mm~10.8mm(齒頂為10.8mm,齒根為1.1mm)。
齒圈感應加熱參數的選擇現有的加熱方式是采用中頻電源,沿齒廓整體旋轉加熱達到淬火溫度后,噴冷卻介質,要達到齒頂、齒根均勻的硬化層分布,使齒圈得到接近仿形淬火效果,選擇合適的加熱功率、加熱時間、預冷時間非常重要。大型軸承圈滾道中頻感應淬火鋼平面滾道軸承是火箭、、發射裝置中用于回轉支承的重要部件。根據齒圈同時加熱淬火的面積、硬化層深度、比功率及加熱時間之間的關系,確定齒圈的加熱參數。
感應加熱參數對齒圈淬火的影響齒圈感應加熱的頻率選擇是比較復雜的,要選擇的電流頻率,使齒頂和齒根被均勻地加熱有一定的困難,特別是模數m,齒數z及齒寬b等參數的變化都影響頻率的選擇。
錐齒輪高頻感應加熱淬火工藝
錐齒輪用于拖拉機產品中,其齒部要求高頻表面淬火,圓柱形感應器進行工藝試驗,發現工件淬火硬度不均, 不能滿足產品技術要求。
與齒部形狀相一致的錐形感應器,通過工藝試驗,滿足了產品技術要求。
產品的材質為45鋼,熱處理調質硬度25-30HRC,齒部要求表面淬火,淬火硬度40-50HRC。
齒部高頻淬火采用感應淬火設備。采用同時加熱噴水冷卻。高頻感應淬火所用 感應器為錐形感應器,感應器與齒部大端面之間間隙為2mm。
通過生產實踐,采用錐形感應器對錐齒輪齒部進行高頻淬火,回火后測得齒部表面淬火硬度均在40-50HRC之間,產品質量穩定,滿足生產需求及產品技術要求。
汽車輪轂軸分段感應淬火與整體感應淬火的工藝的區別
分段感應淬火和整體感應淬火在汽車輪轂軸上應用的進行對比。
1.分段感應淬火工藝
目前生產廠家大部分都設計采用復雜臺階的輪轂軸管結構,由于輪轂軸管特殊結構,目前感應淬火強化多采用分段多次進行。淬火強化區域包括兩段外圓柱面及三個過度圓角,淬火區域比較復雜。分段感應淬火技術有以下缺點:
(1)輪轂軸管有兩段不連續的淬火區,分兩道工序淬火,所需感應器品種多;
(2)淬火變形超差造成廢品率較高,且分段淬火生產節拍慢、成本高、工人勞動強度大;
(3)分段感應淬火形成的中間淬火軟帶降低了輪轂軸管的強度,由于淬火硬化區和軟帶硬度相差大,進入磨削工序軟帶部位粗糙度偏低,影響磨削質量;
(4)分段感應淬火技術中圓角靠圓角的熱傳導帶起來,臺階尖角部位存在明顯的過熱問題;
(5)分段感應淬火使零件儲熱少,自回火開裂風險增大。對于以上分段感應淬火技術所帶來的缺點,其中淬火變形問題可以采取加大磨削余量的辦法解決,但會增加部分磨削加工的成本;其他缺點在使用分段淬火技術時是無法解決辦法的,如需這些問題,需進一步優化感應熱處理工藝。3、感應加熱設備質量穩定可靠,硬質達到材質要求的硬度,淬硬層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