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司基本資料信息
|
齒輪中的蝸輪蝸桿對其傳遞與轉換的作用也是別的齒輪無法代替的,那么蝸桿是怎么加工?它的加工工藝又是什么?無錫蘇通機械有限公司來給大家講述一下。
1、確定毛坯的材料,具有優良的加工性能,能得到良好的表面光潔度和較小的殘余內應力,磨損作用較小,蝸輪蝸桿規格,抗拉限度一般不低于588MPa;
2、有良好的熱處理工藝性,淬透性好,不易淬裂,組織均勻,熱處理變形小,能獲得較高的硬度,從而保證蝸桿的耐磨性和尺寸的穩定性;
3、材料硬度均勻,金相組織符合標準,常用的材料有:T10A,T12A,45,9Mn2V,CrMn等,微型蝸輪蝸桿,蝸桿的硬度越高越耐磨,但制造時不易磨削。
在裝夾工件的過程中,一般優先選擇一夾一頂或者雙頂夾尖的方式進行裝夾;對于齒根圓直徑的誤差需要控制在0.2mm以內,而Z軸換刀的誤差需要控制在左右趕刀量內,具體為0.1mm,須滿足工件的公差要求。
在設計工藝時,主程序需要從起刀點位置進行,另外加工蝸輪蝸桿的過程中還需要其他子程序的調用,整個過程的完整性才能得到保證。一般在粗車完成之后再進行精車,車床轉速選為10RPM,加工過程中需要對軸向齒厚精度和齒側表面粗糙度進行確定。左右切削法粗車完成之后,可以在兩邊齒側距離刀刃之間看到趕刀刃的間隙。
精車起刀點的確定,可以根據對刀的誤差進行一定程度的調整,避免空走刀現象的出現。在精加工主程序定位之后,嚴格按照相關圖樣的要求,對蝸輪輪蝸桿的左側面進行加工。如果主程序需要進行二次定位,要保證蝸輪蝸桿齒厚度和右側面粗糙度的要求。另外,添加切削液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切削加工效率,改善齒面加工質量。
為適應蝸輪蝸桿加工行業對制造精度、出產功率、清潔出產、提高質量的要求,一方面實現了數控化,增加了機床的功用,縮短了傳動鏈,結構規劃變得典型化,更利于施行模塊化規劃及制造。
另一方面蝸輪蝸桿的加工更加高速,蝸輪蝸桿滾齒切削速度由100m/min開展到500~600m/min,切削進給速度由3~4mm/r開展到20mm/r,機床部件移動速度也高達10m/min;大功率主軸體系使機床可運用直徑和長度均較大的砂輪進行磨削,有利于增加砂輪壽命,也有利于操作者挑選適合的磨削參數來完成磨削加工。
蝸桿齒形誤差應在公差之內,否則將影響蝸輪副的傳動精度。蝸桿的螺紋齒面粗糙.將影響工作表面的耐磨性和使用壽命。
蝸桿的頭數選擇:
選擇蝸桿頭數z1時,主要考慮傳動比、效率和制造三個方面。
1.從制造方面,頭數越多,蝸桿制造精度要求也越高。
2.頭數越多,效率越高;若要求自鎖,應選擇單頭。
3.從提高傳動比方面,應選擇較少的頭數。
4.在動力傳動中,在考慮結構緊湊的前提下,應很好地考慮提高。當傳動比較小時,宜采用蝸桿。而在傳遞運動要求自鎖時,常選用蝸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