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具體到國內來看,伴隨物聯網、機器人等產業的較快發展,國內傳感器市場擴張迅猛。相關數據顯示,2018年國內傳感器市場規模約為1500億元,2019年市場規模再度擴大。有關預計,2020年中國傳感器市場規模或將突破2000億元。
目前,智能化、信息化潮流席卷,國內各個主要行業均在大力推動轉型升級,智慧、智慧交通、智慧金融等加速落地,智能機器人、智能、智能汽車等加快發展應用,使得傳感器技術也不斷取得新的突破,銷售市場前景更是受到看好。研究機構預測,未來5年內,國內傳感器市場銷售增長率將達到30%以上。
據悉,國內傳感器產業已經形成了較為完善的布局,并出現了區域性企業集群。
傳感器網絡技術的發展和應用取得了很大的進展。在家庭自動化、工業自動化、樓宇控制、智能計量和電源管理市場等市場尤為顯著。同時,無線傳感器網絡的標準制訂工作進展迅速,較大減少了智能傳感器和無線傳感器網絡的復雜性。美國頒布的專li總數依然逐年增加,2009年頒布的專li是2005年的兩倍以上,這表明無線傳感器網絡技術的研fa活動在近幾年較強勁。
集成化。進行硬件與軟件兩方面的集成,它包括傳感器陣列的集成和多功能、多傳感參數的復合傳感器(如汽車用的油量、酒精檢測和發動機工作性能的復合傳感器);傳感系統硬件的集成,如信息處理與傳感器的集成,傳感器--處理單元--識別單元的集成等;硬件與軟件的集成;數據集成與融合等。研究與開發特殊環境(指高溫、高壓、水下、腐蝕和輻射等環境)下的傳感器與傳感技術系統。這類傳感器及傳感技術系統常常是我國缺少的一類高新傳感技術和產品。對一般工業用途、農業和服務業用的量大面廣的傳感技術系統,側重解決提高可靠性、可利用性和大幅度降低成本的問題,以適應工農業與服務業的發展,保證這種低技術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和市場份額。改變重研究開發輕應用與改進的局面,實行需求驅動的全過程、全壽命研究開發、生產、使用和改進的系統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