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盤采用中頻感應加熱設備進行淬火的熱處理工藝分析
圓盤是農用中耕耘和種植機械上的重要零件,分別安裝在不同的農業機具上,用來切土、碎土、松土、開溝和切斷留在土壤中的殘根雜草等。由此可見,圓盤在工作中要承受巨大的摩擦力,因此圓盤要求具有高的硬度、耐磨性和較高的使用壽命。而提高工件使用壽命、提高工件硬度的辦法就是對工件進行淬火熱處理。現在,工件淬火采用比較多的就是中頻感應加熱設備。今天,小編就簡單的給大家說一下圓盤的中頻熱處理工藝。淬火是現在工業設備生產中常見的一種熱處理設備工藝,其主要是為了讓設備硬或更具耐磨,其實就是使用壽命更長,而感應加熱設備是近幾年發展較快的一種,泵管的淬火一般也會選擇感應淬火設備,砼泵管內壁淬火設備就是專門針對泵管淬火設計生產的。
圓盤常用的材料為65Mn鋼,我們通常用頻率為8khz的中頻感應加熱設備進行淬火熱處理,淬火加熱溫度為880-900℃,淬火時間為40-45s,然后進行冷卻熱處理。淬火后要對圓盤進行回火熱處理。回火溫度為200℃,經淬火和回火熱處理后工件硬度要求達到53-62HRC。圓盤采用中頻感應加熱設備進行加熱,其工作順序為:壓緊感應加熱-壓緊埋油淬火-壓緊感應回火,在熱處理機床上完成三個工序。回火溫度的調整是通過調節功率,來改變回火為年度,以調整圓盤的回火溫度。導軌超音頻淬火設備的優點:1、采用IGBT為主器件、全橋逆變2、負載持續率設計,可連續工作。
圓盤采用中頻感應加熱設備進行加熱熱處理,如果工藝操作不當,淬火和回火溫度不符合要求,易產生硬度不合格以及變形缺陷。因此,我們在對圓盤進行熱處理時,應嚴格按照要求進行工藝操作,避免產生不必要的缺陷。今天,簡答介紹了圓盤的中頻熱處理工藝,希望會對您的工作有所幫助。本文簡單介紹了絲杠畸變缺陷產生的原因及預防措施,希望對您的熱處理工作有所幫助。
由于零件淬火部位空間小,感應器制作難度大
磁力線密度小,逸散嚴重,導致端面加熱速度慢、加熱溫度低,當延長時間達到淬火加熱溫度時,淬硬層深超差,不能滿足技術要求,同時,平面感應器難以實現外圓感應加熱淬火;由于零件淬火部位空間小,制作的感應器有效截面小,同時滿足感應器有效冷卻和實現淬火自噴冷卻難度較大。為解決以上難題,達到在同一感應器上互為直角的外圓和端面同時感應加熱淬火的目的,在感應器設計及制作中采取了如下措施。在鄰近效應影響下,圓柱面吸收的磁力線密度大于下端面,感應電流集中于相鄰零件圓柱表面,在加熱過程中,圓柱面易被加熱,而下端面磁力線密度小,不易被加熱。鑒于此情況,將感應器的內腔設計為內錐面,以求通過擴大感應器與零件外圓的間隙,減少磁力線在外圓截面上的分布;與外圓間隙相比,下端面間隙小,考慮到零件的直角結構會使磁力線的密度集中于直角的尖角處,形成尖角效應,使尖角處加熱溫度高,故將感應器下端面設計成直角兩端面。感應加熱過程中,淬火液采用外噴供給方式。關于用戶來說,效益就是一個設備的功率,那么淬火機床的各項政策就不能低于同類的其他產品。
試驗得出的淬火質量的幾個關鍵原因
采用同一中頻感應淬火參數,對于熱處理項目進行檢測,我們發現:
(1)正火工件的感應淬火組織,馬氏體較粗大。
(2)正火處理的工件感應淬火后硬化層相對于調質硬化層要淺一些。
(3)表面硬度也比調質的低1~3HRC(但是一旦增加感應淬火時間,正火工件和調質工件的表面硬度和硬化層沒有太大的區別,但是組織相比較更粗)。
(4)正火工件的變形規律性不強。調質工件變形很小,甚至沒有變化(因此對于以后大批量采用正火作為預備熱處理的工件,需要熱后加工(主要是長度尺寸),保證尺寸合格,并且不同鋼材爐號的材料也要做變形試驗,保證加工余量。調質工件的加工成本比正火工件的冷加工成本高很多。因為調質工件首先要正火,就是說多了一道淬火+高溫回火工藝;調質工件粘度高,刀具消耗多,冷加工成本也高(正火增加熱后尺寸修正的成本相對于調質還是低很多)。b、對感應淬火絲杠,在保證硬度范圍和淬硬層深度的前提下,盡量減少淬硬層深度和熱影響區。
(5)調質狀態的工件硬化層分布較正火狀態的明顯,正火狀態的過渡區較大。用酒精腐蝕觀察正火狀態的模糊。仔細觀察正火和調質工件的過渡區,在調質工件的過渡區,可以發現馬氏體組織,而在正火工件的過渡區沒有發現,間接地證明了對于感應加熱,由于加熱時間短,基體組織越均勻,產生完全奧氏體的可能性越大,冷卻時產生完全馬氏體的幾率也大。感應加熱淬火過程中的幾種開裂形式您在使用感應加熱淬火的過程中,有沒有發現這樣的一個問題,鋼制零件在過程中產生廢品或在使用期間的實效。
感應加熱是一種快速加熱方式,奧氏體化程度和均勻化程度不僅與原始組織有關,而且與加熱速度有關。原始組織越均勻,加熱速度緩慢,完成奧氏體化并均勻化所需的時間就短,反之則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