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東南亞地區的越南河內、柬埔寨金邊、馬尼拉、馬來西亞吉隆坡、新加坡、文萊、印尼、泰國和緬甸等國家和地區的廟宇和古建筑物上,都能見到清代石灣窯燒制的陶塑瓦脊。傳統工藝:根據質量要求,分別采取一麻五灰、一布四灰或單披灰作法為普遍。其中又以廣州陳家祠和佛山祖廟現存的陶塑瓦脊的數量多,質量高,代表了石灣陶塑瓦脊高度的藝術水準和藝術成就。
古建修復工藝
修復木結構基層 1、木基層處理:
地仗:我國古建筑多為木結構,木基層叫地仗。
地仗處理:為保護木材和保證彩畫的質量,對地仗進行處理叫地仗處理。 工序:地仗處理可分為斬砍見木、撕縫、下竹釘和汁漿四道工序。
工藝作用:木結構因受潮引起脹縮變形,傳統工藝多采取披麻刮灰作法。一是保護基層少受外界溫度、濕度影響;二是起緩沖作用,使基層的變形反映到彩畫表面時比較均勻分散。 傳統工藝:根據質量要求,分別采取一麻五灰、一布四灰或單披灰作法為普遍。
其它各進各路的瓦脊長短不一,后進正中的瓦脊長27米,與聚賢堂正中脊長相當,它也是塑造早的瓦脊(塑于1890年),的是首進東西兩側的瓦脊,只有5米長。制作流程方面,廣州灰塑必須到待雕塑建筑的現場,于常溫下制作,不需燒制。這些瓦脊無論長短,都有完整的形制和排列,且裝飾題材都很豐富,包括各種民間吉祥圖案和粵劇折子戲中的歷史故事、神話傳說人物群像,人物群像的背景有瀑布、山陵、高低相望的亭臺樓閣,還有各種花鳥、瓜果等造型穿插其中,使這些瓦脊顯得生動活潑、絢麗多姿。
寶墨園清末民初是包相府,后稱寶墨園,是供群眾休息游樂的地方,所以有人說它是番禺早的公園。世易時移,原寶墨園早已被毀,原址已變成民居。包拯生于宋真宗咸平二年(公元999年)卒于來嘉祐七年(1062年),開封知府,官至樞密副使,死后追封孝肅。改革開放后,發展旅游業和恢復物古跡的春風吹到了寶墨園,1995年在港澳同胞及社會各界善長人文的鼎力捐助下,寶墨園得以重建。
有裝飾效果的飾面修繕應滿足如下要求:
①、所用材料基本參數:粒徑、質感、色澤應與原墻面基本一致; ②、基層應平整,粘結牢固,接縫緊密;
③、表面層的施工工藝及紋樣,應與原墻面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