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備用充填系統,充填站,大幅度地提高了初期充填固定資產投資;
立式砂倉的充填能力降低,由于每批倉頂注(泵)入的尾砂通常需要3~4h自然沉淀澄清,為確保倉頂溢流不跑混,每次注入時間不宜過長,故嚴重影響立式砂倉倉底的放砂能力,據統計,對于一座1000m3容積的立式砂倉,其充填能力僅為250~400m3/d,難以滿足規模較大的礦山充填要求;
倉頂溢流水不符合工業水重復利用要求,無法形成工業水閉路循環系統,銅礦充填站,減少污水排放量。鑒于上述原因,要想完善立式砂倉充填技術,必須妥善解決立式砂倉倉頂的液固分離問題。
立式砂倉是20世紀80年代出現的一種用于水砂充填的主要構筑物,通常由直徑8~10m、高度18~20m的圓柱形與及底部半球體或帶一定錐角的錐體組成。
需加快新技術的推廣應用。現在礦山行業處于低谷期,礦山充填開采的應用普及緩慢,需要國家和地方政府出臺相應的優惠政策,鼓勵礦山采用高濃度充填開采新技術來處理尾砂。
大力推進科技創新。一是承擔國家充填采煤技術、充填材料及裝備領域的重大科學與研究課題,以“創新、產業化”方針為指導,提高自主創新能力、集成創新能力和消化吸收后再創新能力,建設的工程化實驗條件,建立科技成果產業化的工程化驗證環境;二是培養工程技術人才,建設一支具有國際水平的充填采煤工程技術領域的創新團隊;三是研究制定充填采煤的技術標準、規范;形成一批具有國際水平和有市場競爭力的技術產品,帶動充填采煤技術與裝備產業的發展,充填站,推動集成、配套的工程化成果向相關行業輻射、轉移與擴散,有效降低煤礦開采的生態環境的影響,提高資源回收率,鐵礦充填站,使我國充填采煤技術與設備整體水平達到***。主要研究五個方向:充填采煤巖層移動控制理論研究;綜合機械化充填采煤關鍵技術研究;效率、綠色環保充填材料研究;煤礦充填采煤技術工藝研究;充填采煤裝備設計研究。
礦充填站的基本作用
1、鐵礦充填站的應用能降低坑木消耗,可不留或少留護巷煤柱,提高回采率;
2、有效地防止頂板垮落,減少地表下沉;
3、用廠礦的廢棄尾礦、矸石或爐渣作充填材料時,有利于礦區環境保護;
4、采空區充填體致密,不易漏風,開采厚煤層時,能防止自燃發火;
5、減少采空區涌出量。
礦井充填站全尾砂沉降造漿放砂: 選廠全尾砂經輸送泵加壓后輸送至充填站立式砂倉中自然沉降,充填前排除全尾砂料面上的澄清水,然后采用壓氣造漿。砂倉中全尾砂造漿均勻后,再由放砂管向攪拌機供給全尾砂漿。
充填系統主要適用于井下采空區、廢棄巷道的充填,解放建筑物下壓煤,也適用于其他需要制漿的工況。
系列充填系統能夠將超高水材料A、B、AA、BB粉料、水進行全自動配比、稱量、攪拌制漿制備出A、B兩種漿液。將兩種漿液通過泵輸送或通過自流的恒流量控制系統進行混合,形成的漿體即可在一定時間內膠結、凝聚,達到設計強度,實現采空區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