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瓦大都采用黃銅板制作,如有特殊要求,亦可采用紫銅或其他合金銅制作。黃銅瓦主要用質量的H62洛陽黃銅板(抗拉強度≥294MPa,延伸率≥35%;狀態:軟、半軟、硬,含銅率60.5%-63.5%);紫銅瓦則采用T2洛陽紫銅板(含銅≥92%);合金瓦一般采用銅鋁復合板或銅鋼復合板,不過用者。這里還有其他的金屬瓦就不講了。銅板的厚度常規是1.2mm厚,也可以是1.5mm,2.0mm厚。根據造價。
1、制圖:根據客戶需要或建筑物屋面設計要求,選擇適合的銅瓦款式,并設計出CAD全圖。一個屋面的整體裝飾效果,往往取決于采用什么形制的銅瓦,所以制圖環節顯得尤為重要。
2、開模:一個完整金屬屋面往往使用到同一款銅瓦的多個型號故瓦模可能需要多種。一款銅瓦正常需要六套模具,溝頭滴水需要六套模具,一般而言,量大主瓦采用鋼模壓制,而量小或某些特殊銅瓦可臨時澆鑄鋅模壓制。
3、壓制:銅瓦一般采用油壓機沖壓。根據板材厚度,沖壓噸位各有不同。銅瓦屋面的蓋瓦通常采用單片壓制,底瓦采用成條壓制,長度少則一米多至十幾米。
4、表面處理:分為物理處理和化學處理。
5、表面顏色:鎏金色,古銅色,灰色。 杭州銅瓦廠家
布達拉在西藏拉薩西北的瑪布日山上,始建于公元7世紀,是藏王松贊干布為遠嫁西藏的唐朝文成公主而建。在拉薩海拔3,700多米的紅山上建造了999間房屋的宮宇--布達宮。宮堡依山而建,現占地41萬平方米,建筑面積13萬平方米,宮體主樓13層,高115米,全部為石木結構,5座宮頂覆蓋鎦金銅瓦,金光燦爛,氣勢雄偉,是藏族古建筑藝術的精華。被譽為高原。圖/林寶銳文/林俊韓【作者原創、轉載須聯系授權】布達拉《沁園春》布達宮,重迭樓群,始自藏王。石木相依構,頂鎦金瓦,金光燦爛,源遠流長。聳壘紅山,寅朝酉末,唯見草原凈佛光。禪音繞,解化凡塵濁,擇善而航。懷情客里他鄉,笑伴瑤琴閑步有方。老小同映樂,芳心未歇,如童戲耍,倒是夸張。壁繪門廊,一游通暫,依約平臺哪個強。平生暢,已遂風云榜,天下徵祥。
以前,總聽說哪座寺廟里擺放著多大的金佛,也聽說過有些房屋內的裝飾刷上了金漆,但還未真正過金碧的屋頂。到奧地利旅游,不得不看的一幢屋子就是那位于因斯布魯克的黃金屋頂。黃金屋頂是奧地利因斯布魯克的地,由神圣羅馬帝國皇帝馬克西米利安一世建于1500年,裝飾著2657塊鍍金銅瓦。當我看到它時,是真的被其耀眼的光芒“亮瞎雙眼”,不由得感慨,這屋子的主人才是真正的“壕”呀。金頂屋從前被稱為“新王宮”,著的“空口袋”弗利得里希公爵在1420年將其住所搬到了因斯布魯克,并下令在此建造他的王宮。1494年至1496年間,馬克西米利安一世新婚之際,委任尼克拉斯將從前破舊的挑樓改建成為有哥特式穹隆的觀賞陽臺,以便在此欣賞廣場上的比賽和戲劇表演。金頂屋檐角邊緣飾有動物圖案的雕飾花紋,廊柱表面圍滿了浮雕,其中有馬克西米利安一世皇帝和皇后的雕像。正面下端雕有標志著奧地利和匈牙利的紋章:雙頭鷹和國王雄鷹、勃艮第和米蘭的紋章,側面還有施泰爾馬克和蒂洛爾州的紋章。壁畫上描述的是兩名肩扛帝國大旗和蒂洛爾旗的衛士,這幅作品的真跡現在珍藏在蒂洛爾州博物館。
屋頂建筑材料
瓦本身是一種鋪屋頂的建筑材料。文獻中所見的早記載為《左傳·隱公八年》:“秋七月庚午,宋公、齊侯、衛侯盟于瓦屋。”《莊子》有:“道在瓦甓”,又《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載:“秦軍鼓噪勒兵,武安屋瓦盡振。”是文獻中次明確記載“屋瓦”(屋頂建材)。從兩漢至明清時期的史書中亦有不少類似記載,都明確說明瓦建材的主要功能及其應用領域。